30年过去,当初不顾劝阻远嫁非洲的“清华才女”王丽红,如今咋样
大家好,我是奶豆爸爸~元好问有诗云:问世间情是何物,直教生死相许。古往今来,令人动容艳羡的爱情故事不计其数,他们大多冲破世俗的桎梏,不顾周围的非议,哪怕历经重重阻碍,也坚定的选择着彼此。而我们今天要说的,是一个关于中国女大学生和一位来自非洲男孩的爱情故事。这个故事,也因被改编成电视剧,有段时间在中央台热播,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和热议。如今30年过去了,那个不顾劝阻远嫁非洲的“清华才女”王丽红,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呢?她有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呢?咱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吧。01.别人家的孩子——王丽红王丽红出生于1968年,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。父母是知识分子,从王丽红记事起,她的爸爸妈妈就常常把“读书是改变命运最好的出路”这种话挂在嘴边,竭尽所能给女儿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成长环境。也正因如此,儿时的王丽红,在学习上便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,再加上足够刻苦勤奋,所以几乎不出意料的成为了人人口中所说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不管是亲戚还是邻居,只要提起王丽红,都情不自禁的竖起大拇指。而家里满墙的奖状,是她品学兼优的最好体现和证明。1986年,王丽红以优异的成绩,不负众望的考入了清华大学,开启了自己崭新的生活,也给一心“望女成凤”的父母,吃下了一颗定心丸。进入到大学校园后,她仍旧保持着自己的自律和勤奋,无论是才艺还是学习,都是学校里出类拔萃的存在,成为了众所周知的“清华才女”。大学毕业后,王丽红拒绝了国家分配工作的好意,而是选择继续在母校深造,攻读研究生学位。也正因为这个选择,让她邂逅了自己的一生挚爱,也让才貌双全的王丽红的人生,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。02.联谊会上的邂逅大学四年,王丽红的身边不乏追求者。但那时她一门心思把时间用在学习上,根本无暇谈恋爱。直到有一天,苏玛出现了。苏玛来自非洲乌干达,那是一个极度贫穷的小国,百年来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,可谓是战火不断。不过乌干达与我国保持着密切的文化交流与合作,两国之间也常常会派遣留学生赴对方国家学习深造。而苏玛作为乌干达当地一位酋长的儿子,带着父亲的厚望,来到清华大学建筑大学学习,希望他学成之后,能够建设自己的家乡。也正因如此,命运的齿轮开启了转动。在一场学术交流会上,王丽红凭借着出色的演讲,给在场的非洲学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。当然,这其中就包括苏玛。而苏玛也在后来的联谊会上,大方的用汉语侃侃而谈,介绍起了非洲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,同样也引起了王丽红的关注。都说优秀的人是互相吸引的,王丽红与苏玛也不例外。此后两个人经常相约一起,讨论学术,谈天说地,慢慢地,坠入爱河之中。很多学生不理解,明明校园里那么多儒雅俊朗的才子,可王丽红为什么偏偏选择来自非洲的苏玛呢?但擦出爱情火花的两人,对这种指点和非议置之不理,甚至常常牵手同行,漫步在校园里。时间一长,这件事就在学校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,同时,也传到了王丽红父母的耳中。跨国恋本就艰难,充满变故,更何况还是非洲那种贫穷的地方。王丽红爸爸妈妈的态度和绝大多数父母一样,绝不允许自己前途一片光明的女儿,因为这种“爱情”断送了未来。于是,一场隔绝两人恋爱关系的“斗争”,就此展开。03.为爱远赴非洲王丽红父母的速度很快,方法也很简单粗暴。他们找到自己的女儿,先是晓之以理、动之以情,眼见没有效果,又寻死觅活的逼迫女儿断绝和苏玛的联系。不过王丽红非常坚持,哪怕如此也不愿在自己的爱情面前妥协。实在无奈之下,她的父母一气之下,就将王丽红送到了日本留学,心想着这下再不会出现什么纰漏了吧。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,得知消息的苏玛却不愿放弃,他通过同学打听到了王丽红在日本的住址,然后漂洋过海去了日本,出现了王丽红的面前。如此一来,王丽红父母棒打鸳鸯的计策不但落空,而且还促使两个人的关系和感情,更加牢固紧密。为了让父母接受这段跨国恋,两个人偷偷在日本领了结婚证,并很快生下了第一个女儿。等到王父王母知道的时候,已经尘埃落定,看在外孙女的面子上,只好爱屋及乌,接受了苏玛。不过接下来才是最难的考验,苏玛带着使命和责任出国留学,需要回到乌干达报效国家,所以此时有一个问题摆在眼前,妻子和孩子到底该怎么办?聪慧的王丽红看出了丈夫苏玛的难处,主动提出可以跟着他回到家乡生活。就这样,在1996年的时候,王丽红为爱奔赴,带着女儿,和丈夫苏玛回到了非洲乌干达。04.如今的王丽红怎样了呢?当初到非洲之后,王丽红这才知道,眼前的景象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恶劣、复杂。苏玛家是一个大家族,父亲是当地一个部落的酋长,有14个妻子,40多个孩子。起初,当地一夫多妻的制度让王丽红颇为头疼和担心,好在苏玛及时察觉,信誓旦旦的承诺除了妻子之外,不会再迎娶任何女人。但是这个问题虽然解决了,但中非两国的生活差异和生活习惯,以及当地的艰苦程度,却仍然让王丽红叫苦不迭。不过好在,这个从小五指不碰阳春水的清华才女,却因爱情的力量,硬生生的坚持了下来。再加上苏玛尽力尽力的照顾着妻子和家庭,让异国他乡的王丽红始终被包裹在温暖与幸福之中。后来,随着几个孩子的接连出生,王丽红也已经习惯了这里的一切,她不但学会了当地的语言,还会和当地的妇女一样,用白色的围巾裹住头部。慢慢地,她适应并且爱上了这片土地。可是好景不长,2008年,一场瘟疫夺走了王丽红小儿子的生命,也让王丽红今后的人生发生了改变。从那以后,王丽红便每天思考,该如何凭借自己所学的知识,来改变这个落后的国家。终于在2010年的时候,经过和丈夫苏玛的商量,王丽红决定办一所学校,并为其取名“鲁扬子中学”。这所学校,专门为当地的孩子和妇人传授中文和科学文化,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和喜爱。如今的王丽红,既是学校的校长,也是给孩子和妇人传授知识的老师。当然,在那些孩子心里,她还有另外的身份,就是来自中国的“妈妈”。由于王丽红的无私奉献和对当地教育的投入,再加上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早已今非昔比,王丽红在非洲的地位也愈发水涨船高。她不仅获得当地政府的表彰和赞扬,而且还受到当地人民的拥戴和喜爱。前几年,回国探亲的王丽红,出现在清华大学校友的聚会上,看着当初意气风发的清华才女,此时被岁月和生活磨去了光彩,有同学问她:是否后悔过自己的选择?面对这样的问题,王丽红坚定的说:不后悔,哪怕再来一次,她也会跟着苏玛去非洲,因为在那里,我能帮助更多的人。或许,没有人理解王丽红的选择。或许,就连她自己也曾在看到非洲落后的条件时,心生退却。但是,她拥有了一生挚爱,并且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发光发热,照亮了许多人,活成了令人尊重又敬佩的模样。光是这份勇气与魄力,或许也值得我们很多人学习和赞赏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- 最近发表
-
- 随机阅读
- 搜索
-